万圣福利:Carnegie天文台Open House & Science Day
今天是米国小朋友和很多大朋友们都最喜欢的万圣节,我住的地方已经被各种骷髅,蜘蛛网包围了。。。。周末彻底偷了一下懒,所以周末福利就只好改成所谓的万圣节福利了。。上周在我学习的Carnegie天文台举行了两个活动,一个是对所有公众开放的Open House,一个是研究所内部的小型报告会,Carnegie Science Day,有幸参加了两个活动,随便写一些感想,再给大家看看Open House活动的照片,希望大家喜欢吧。
似乎我已经介绍过了吧,Carnegie天文台,位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加州Pasadena,100多年前,由我眼中20世纪最伟大的天文学家,George Hale创建,当时叫做 Mountain Wilson天文台,当然,这里只是天文台的总部,观测站位于离这里一小时车程(现在的车)的Mt.Wilson上面,这是一个完全由私人捐献筹建的科学机构,而且当年的美国钢铁大王Andrea Carnegie为天文台的建设确实出资不少;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云集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观测天文学家,从Walter Baade,到Edwin Hubble,并且,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的是,George Hale后来又协助筹建了Caltech,所以事实上,Caltech的天文系和Mt.Wilson天文台以及Palomar天文台都是一家人,直到后来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分家;但是这样的分家并没有削减两边任何一方的科研实力,事实上,两家机构按照不同的模式管理都各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分家后,原来的Mt.Wilson天文台成为了现在的OCIW:Observatories of 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 也是Carnegie研究院6个研究所之一,这里一直维持着小规模,私人捐助和天文学家完全做主的模式,来这里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应该可以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氛围。Carnegie天文台的Staff Astronomer几乎都是在自己的领域极其活跃和已经成名的人物,简单的说一个数据吧,这里的Staff中有10位已经受邀写过Annual Review的文章了,仔细想想,这个比例是非常恐怖的;天文台剩下的成员中以博后为主,水平同样是非常高的,事实上,由于有同一个单位不能有两位以上的Hubble Fellow的规定,甚至有人愿意放弃Hubble Fellow的身份来Carnegie工作,总而言之,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管理模式,小规模,观测驱动的自主的设备研发等等,让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研究所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科研水平。
Carnegie的所有Funding都来自私人捐助,因此宣传,或者说PR工作,尤其是通过科普活动吸引有志于为科学事业掏钱包的富人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些活动中,既包括了很高规格的晚宴,专场报告会,也包括了像下面照片展示的Open House活动,大家自己看图吧,我不多说了;Carnegie Science Day是一个研究所内部的科学报告会,主要作用是让所内从所长,最年长的天文学家,到刚刚来Carnegie的博后,甚至像我这样的来访研究生,有平等的交流自己科学项目的进展和计划的机会,活动在一天内进行,很紧凑的安排了18个20分钟的报告,非常好的涵盖了从行星物理到宇宙学的各种题目,报告质量也是非常的高。
简单的说吧,从这两个活动当中我都看到了一些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从公众关系和内部交流上,很高兴的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专业单位也积极的参加到了科普活动的组织,也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希望也可以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能积极的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不废话了,大家看图吧。
完全由天文学家自己作主,真好,大赞。
车间的感觉和798好像。。。。
有趣,像是在看百合十大帖,嘿嘿
我觉得你可以写个Carnegie日记,以后方便出书做参考
这个图书馆,光看照片我想哭的心都有了
哭吧哭吧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