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综述推荐:银河系吸积过程+INTEGRAL高能卫星+O型大质量恒星

(很久没给大家总结近期的综述文章了,这个周末继续给大家带来这个系列,这次我选了三篇题目完全不一样的文章,篇幅有长有短,不过都挺有意思;实话实说,这两天忙着改善一些数据处理中的问题,非常的忙,所以这三篇文章其实我连浏览都没有很好的浏览完,但是我觉得依然值得推荐,所以就简单的结合文章的摘要和介绍部分非常简练的介绍一下,请大家见谅)

1.银河系吸积过程

文章:Accretion by the Galaxy


fig1

临近的盘星系的吸积过程和后期演化过程可能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在星系的宇宙学演化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机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一个就是星系从暗物质晕中的吸积气体形成恒星的过程,另一个就是不同的星系的并和过程,两中不同的机制很可能在星系的演化中留下不同的痕迹;对于每一个大质量的星系,目前比较共识的图像是其周围都有一个质量更大的暗物质晕,而且有大量的重子物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状态存在于暗物质晕中,这些物质被认为是主要的重子物质来源,其质量比星系的恒星质量要高的多,也就是所谓的“缺失重子物质”的主要候选;星系在暗物质晕中演化,势必会和晕中的物质发生各种相互作用,比如星系可以通过吸积冷气体的方式成长恒星质量,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过程产生的诸如超新星爆发这样的反馈过程,或者是中心的黑洞的强烈吸积产生的活动,又可以把很多气体物质送回到晕当中,而星系的并和过程产生的剧烈扰动也会把气体以不同的形式输送到晕中去;把这些过程都考虑在内的时候,星系演化的图像一下子就变的生机勃勃起来,仿佛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研究这些过程对星系演化的不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恒星形成星系,或者说在光度上很接近临近星系光度函数的L*光度的星系,研究银河系从暗物质晕中的吸积过程对整个星系演化图像都是有贡献的。

本文作者先从整体的宇宙学图像上分析了这些吸积过程的作用,包括如何从解决宇宙重子物质比例和缺失重子物质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以及,如果目前的并和驱使的星系演化模型是正确的,而且大质量星系确实都有着一个充满了高温热气体的Halo,为什么不是每个银河系质量的星系都是“red and dead”的?另外,从证据的角度看,太阳系周围恒星的G-Dwarf问题确实可以通过”新鲜气体”的补充来解释,并且我们确实已经观测到了银河系盘外面的HI气体分布,包括像High Velocity Cloud (HVC) 这样的可能正在向盘下落的结构;通过总结这些概念和观测证据,作者近一步结合了模拟和河外星系的挂呢,试图给出一个关于暗物质晕中冷气体云团分布,运动和星系吸积的整体图像。

2.INTEGRAL:科学亮点与前景

文章:INTEGRAL: science highlights and future prospects


fig1

INTEGRAL眼中的银河系

INTEGRAL(INTErnational Gamma-Ray Astrophysics Laboratory)是一颗ESA主导的,于2002年发射升空的Gamma-ray高能天体物理卫星,这是一颗工作在3KeV到10MeV之间的硬X-ray和软Gamma-ray卫星,拥有100平方度的大试场和KeV的能谱分辨率,以及毫秒量级的时间分辨能力;运行了10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科学成果,包括研究了很多Gamma-ray发射天体的能谱分布,探测到了大量的GRB,包括了已知最近和观测到的最暗的GRB,得到了银河系银盘上的Gamma-ray分布,得到了银心的Gamma-ray发射的分解观测,通过对AGN的观测得到支持torii的观测证据,并且发现了一族新的被高度遮挡的高能AGN天体,等等等等,明年INTEGRAL将迎来项目的mid-term review,本文正是非常详细的总结了INTEGRAL卫星的科学结果。

3.O-型恒星的磁场,旋转和星风变化

文章:Magnetism, rotation and large-scale wind variability of O-type stars


fig1

Ha谱线轮廓的改变以及线宽和恒星表面磁场变化的联系

在大质量,表面温度很高的O型星光谱中,经常可以看到幅度和尺度很大的光学和紫外谱线轮廓的变化,其中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变化,包括窄吸收线成分的出现,孤立吸收线成分的出现和吸收线的周期调制等等,甚至有可能在每一个O型星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这种变化一直被认为是大尺度的,有结构的星风的变化的直接观测证据;在最近的观测中,又发现了这样的变化是重现的,而且重现的时标基本上和恒星的自转时标差不多,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这些星风变化的物理机制和恒星的旋转有关系,可能是自转引起的向外传递的密度扰动产生了这样的变化;此外,结合对太阳的了解,这样的恒星活动又常常被认为是以磁场活动为起源的,虽然目前的观测证据还很不确定。但是,和上周我介绍过的加入了恒星自转考虑的演化模型一样,对大质量恒星,研究其自转,磁场,星风活动的性质和对演化的影响,对帮助我们真正理解恒星演化的准确图像是非常有帮助的。

    分享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